|

|

王辰/肖丹团队研究发现:我国1亿烟民希望戒烟,其中半数以上患有烟草依赖

浏览次数:

日前,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中日友好医院肖丹教授团队发表研究显示,我国41.3%的20~69岁现在吸烟者有戒烟意愿(约1.003亿人),其中半数以上患有烟草依赖(约5214万人)。研究首次量化估计我国烟草依赖者的戒烟需求,为政策优化提供数据支撑。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黄振霄博士和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李英华研究员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Preventive Medicine Reports 2024年11月26日在线版)

每10名吸烟者中有4人希望戒烟 

背后却是半数以上的烟草依赖患者

研究团队基于第七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收集20288名20~69岁现在吸烟者的问卷资料,将表示有戒烟计划的吸烟者界定为具有戒烟意愿者,并依据《中国临床戒烟指南(2015版)》筛查烟草依赖,最终确定有戒烟意愿吸烟者7916人(男性7440人,女性476人),烟草依赖者12407人。

研究估计在2019年,41.3%的吸烟者有戒烟意愿,其中女性比例(44.89%)略高于男性(41.20%)。约1.003亿20~69岁现在吸烟者存在戒烟意愿,其中烟草依赖患者(5214万人)占半数以上。在不同性别、居住地和烟草依赖诊断状况的吸烟者中,戒烟意愿比例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20岁女性吸烟者除外)(图1)。

微信图片_20250427091851.png

图1 中国成人现在吸烟者戒烟意愿比例折线图

注:A和C:不同性别和居住地的现在吸烟者戒烟意愿比例分年龄折线图;B和D:是否诊断为烟草依赖的吸烟者戒烟意愿比例分年龄折线图.   ICD-10: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

戒烟意愿呈现地域差异 

部分省份亟需重视戒烟干预

研究发现我国吸烟者戒烟意愿存在地域差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省和河南省等地的吸烟者戒烟意愿比例达到50%以上,而重庆市、湖南省、湖北省等地的吸烟者戒烟意愿则较低(31%左右)。此外,上海市、重庆市、海南省等地的烟草依赖者想在未来1年内戒烟的比例低于省内平均水平,提示这些省份需更加重视对烟草依赖者的戒烟干预。

不同社会特征烟民戒烟意愿大不相同

健康问题提高戒烟意愿

研究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社会人口学和健康因素与戒烟意愿显著相关。其中,女性吸烟者戒烟意愿是男性的1.33倍。在男性吸烟者中,年龄较小、已婚、受教育程度较高、居住于农村、家庭年收入较低、自评健康较差以及患有心血管疾病、癌症、抑郁/焦虑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较高的戒烟意愿显著相关(P<0.05)。女性吸烟者中,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和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较高的戒烟意愿显著相关(P<0.05)。

戒断症状激发普通烟民行动

却让烟草依赖者越陷越深

研究发现,影响烟草依赖者和普通吸烟者戒烟意愿的因素存在差异。在普通吸烟者中,相比于居住在城市和收入较低的吸烟者,居住在农村和家庭年收入较低的吸烟者戒烟意愿更高。在烟草依赖者中,已婚和患有抑郁/焦虑的戒烟意愿更高。此外,研究发现经历戒断症状使得普通吸烟者戒烟意愿提高近40%,但对于烟草依赖者,经历戒断症状却降低了戒烟意愿12个百分点。

研究首次估计了全国和各地潜在戒烟人群规模,探索了吸烟者戒烟意愿的影响因素,揭示了烟草依赖与戒烟意愿的复杂关联,为锁定戒烟工作关键群体,优化地区戒烟诊疗布局,指导各地完善戒烟干预政策,早日实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控烟行动目标提供重要数据支持和实证依据。

针对研究结果,研究团队建议将戒烟视为控烟工作的“半壁江山”。加强控烟专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向广大医务工作者普及简短戒烟干预等戒烟专业技能;通过“在线戒烟”等新型移动戒烟工具帮助广大有戒烟需求的吸烟者“足不出户”实现科学戒烟。做好控烟健康教育和科普工作,提高公众健康意识,让广大吸烟者认识到“烟草依赖是导致长期吸烟的罪魁祸首,本质是一种致死性的慢病”,并为烟草依赖者提供“心理干预、行为疗法和戒烟药物”为一体的综合性戒烟干预策略,有效缓解戒断症状,提升其戒烟信心和效果。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因地制宜的戒烟相关政策法规,加大戒烟治疗的可及性、可负担性与可获得性,为戒烟治疗提供政策保障和法律支持。

 本文作者:北京协和医学院 黄振霄

 文章来源:呼吸频道

果在戒烟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可前往戒烟门诊就诊,寻找专业的戒烟指导和治疗;或拨打全国专业戒烟热线400-808-5531获得戒烟帮助。

想戒烟的烟民朋友,也可以通过扫描下图二维码,关注“在线戒烟”公众号,通过参加“我要戒烟”获取戒烟帮助。

640.jpg